德德是阿嬤帶大的小孩,一直到上小學前的暑假才被接回台北跟爸爸媽媽住。為了讓德德順利銜接國小課程,媽媽在公司附近幫他找了一間安親班,希望德德可以利用暑假兩個月,適應台北的教育環境與生活作息。
剛開始的幾天,德德非常開心終於可以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,台北的家雖然比較小,可是屬於自己的房間哩,有全新的成長型書桌、漂亮圖案的寢具。媽媽還帶著他到百貨公司,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書包跟文具用品。只要想到可以跟小朋友一起上學,德德就開心得睡不著覺。
以前在鄉下,阿嬤堅持不要浪費錢念幼稚園,老是說讀書寫字以後有的是時間。三不五時帶德德晃到到鎮上唯一的小兒科看門口掛號的人潮,指指點點的說:那個穿紅衣服的就是隔壁街誰誰誰的小孩,裡面那個穿黃色外套的是對面巷口誰誰誰的孫子,只要小孩去上幼稚園的,一個月請假兩個禮拜,整天掛著兩條鼻涕,一天到晚被帶去小兒科掛號看醫生打針。一聽到「打針」兩個關鍵字,德德嚇得心甘情願天天跟著阿嬤,阿嬤去哪裡,他就跟到哪裡。早起公園運動、上傳統市場買菜、鄰居家串門子、傍晚廟口乘涼、晚上一起收看八點檔。德德是阿嬤的金孫,阿嬤是德德的最愛,祖孫倆天天黏在一起,形影不離。阿嬤逢人便得意地說,金孫在自己的照顧下,從來都沒有生病刷過健保卡。
可惜這樣輝煌的紀錄,在台北不到兩個禮拜就破功!原本只是一個輕微的小感冒,幾天後竟然惡化成支氣管炎住院,心疼德德的阿嬤,連夜坐高鐵趕到台北幫忙照顧德德,阿嬤一來,病懨懨的德德終於露出笑容,食慾大增,精神大好,祖孫倆嘰嘰喳喳聊不停。德德可以出院的那天,住不慣台北的阿嬤,決定提著行李直接回鄉下! 德德從病房哭到高鐵站,再從高鐵站哭回家。肝腸寸斷的樣子,連媽媽看了都忍不住鼻酸紅了眼眶!
大病初癒後,德德常跟媽媽說自己胸口痛。整天像西施捧心一樣,愁眉苦臉無精打采,凡事提不起勁也絲毫不感興趣。西醫診斷不出原因,改由中醫調理。中醫師辯證處方後,語重心長地交代,心病還需心藥醫,否則什麼藥都進不去。離開中醫診所,母子倆找間咖啡店談心,德德說:媽媽,你讓我回去跟阿嬤一起住好不好?台北不好玩,同學都笑我國語不標準,英文也不會講;說我沒有排隊也不會分享;有天體育課大家去玩,我發現一隻好大的蚱蜢,想要抓給同學看,可是他們全部的人都說我好髒好噁心,從那天之後,就沒有人要跟我一起玩了。而且妳跟爸爸每天下班回家都很累,我只好一邊自己玩玩具一邊想阿嬤。媽媽妳說小學生晚上要開始練習一個人睡覺,所以每天晚上我都躲在棉被裡偷偷想阿嬤哭到睡著,我真的好想回去以前,跟現在比起來,以前快樂一百倍,所以我只要一想到那個時候,胸口的這個地方就會好痛好痛。
媽媽心疼地摟了摟德德,誠懇地跟德德說抱歉,自己跟爸爸沒有多花一點時間陪著德德適應台北的新生活,並且答應德德,每個月一個週末還有整個寒暑假,讓他回去鄉下找阿嬤。可是也要德德知道,德德越來越大,阿嬤也越來越老,爸媽非常感激當年阿嬤不辭辛勞將德德帶回鄉下照顧,讓爸爸媽媽無後顧之憂地拚事業,現在把他接回台北,並不是狠心把他從阿嬤身邊搶過來,而是希望阿嬤可以開始跟朋友出國走走,享享清福,做些她這輩子一直想做卻還沒做的事。德德如果真的好愛阿嬤,也要用這樣的想法,學著長大,並且讓自己從沉溺的回憶中,慢慢地回到現實生活。鼓起勇氣面對改變以及挑戰,做一個讓阿嬤引以為傲的金孫,而不是哭哭啼啼的可憐蟲。
因緣際會下,媽媽透過朋友介紹為德德安排了一次巴赫花精諮商,諮商師開了忍冬的處方。她跟媽媽說,臨床處於忍冬狀態的人,並不是很願意接受治療,因為他們太執著地想留在過去,沒有辦法回到現在,甚至走向未來。胸口痛的原因,或許是他們的心靈渴望活在過去,而身體卻不得不處於現在,身心無法合一,才會產生問題。建議先將花精敷貼在忍冬反應區上,比較可以慢慢接受花精的訊息。